。他们小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那模样就像馋嘴的小猫闻到了鱼腥味。大人们也不甘落后,晚上没事的时候,也喜欢约上几个邻居,慢悠悠地晃到图书馆,戴上老花镜,翻上几页书,时不时还跟旁边的人讨论几句,都说这能给咱庄稼人增长见识,比啥都强。
“你看这书上介绍的种庄稼新技术,要是咱学会了,明年的收成肯定能翻一番。” 张大叔一边翻着一本农业科普书,一边兴奋地跟旁边的人分享。
到了周末,文化中心更是热闹非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亲子活动丰富多彩,这边一群孩子和家长围坐在一起,小手沾满泥巴,正兴致勃勃地捏着泥巴,嘴里还念叨着要捏出个像女娲娘娘一样的神像;那边几个心灵手巧的妇女带着孩子在编草鞋,细长的草在她们手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双双精致的草鞋,孩子们新奇地穿上,蹦蹦跳跳,笑声不断;还有的角落里,大伙扯着嗓子唱山歌,悠扬的歌声在文化中心回荡,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孩子们笑得脸蛋红扑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人们也跟着开怀大笑,那笑声仿佛能传出十里远。外乡人来了,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站在一旁,眼睛里满是羡慕,嘴里不停地夸赞:“你们这村子,既有文化味儿,又有人情味儿,来了就不想走。”
咱这文化中心,就像一根坚韧的纽带,把全村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大家伙儿聚在这里,唠唠家常,学学知识,感情越来越深厚。大家都说,有了它,咱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心里头比喝了蜜还甜。
小石头和二狗子,这俩小子以前可是村里出了名的 “小刺头”。他们就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掐架。不是争树上最后一个果子,就是抢着去河里捞最大的鱼,闹得村子里鸡飞狗跳。可如今,在文化中心的熏陶下,他们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成了这儿的红人,当起小导游来有模有样。
每次带着游客参观奶奶洞,小石头走在前面,机灵得像只小狐狸,嘴巴甜得像抹了蜜。他讲起奶奶洞的故事,绘声绘色,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一会儿模仿女娲补天的动作,一会儿形容洞中的神秘图腾,仿佛那些故事他亲身经历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