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穷乡僻壤里,总透着几分格格不入。
村里二丫好奇地凑上前,扎着两个羊角辫,眼睛睁得溜圆,看着图纸问:“哥,这画上的路要修到哪儿去啊?以后咱村里会不会变得和城里一样热闹?” 小伙子笑着摸摸二丫的头,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会的,二丫,以后咱茅山涡会有漂亮步道,沿着溪边、穿过山林,游客来了,能一路赏景,听咱爷爷辈、父辈讲过去的事儿,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我心里清楚,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搞旅游,资金从哪儿来?乡亲们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能接受这新鲜玩意儿吗?再说了,那些所谓的 “城里人”,真会稀罕咱这穷山沟沟?
而那女孩,正坐在一块平滑大石头上,双脚晃来晃去,石头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她手里紧握着手机,手机壳上贴着几张她拍的茅山涡风景照,倒也有几分姿色。她时而低头编辑文字,时而抬头观察周围景色,像个贪婪的收藏家,妄图把这儿的美好都收入囊中。手机屏幕在夕阳下闪烁微光,与周围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却又透着一种虚假的繁华。
“俺啊,就拿这手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把茅山涡的好山好水,还有咱这些不怕苦不怕累的乡亲们,都晒到网上去。让大伙瞧瞧,咱这儿不光景美,人心更美,正儿八经在干大事儿呢!” 女孩边说边晃了晃手机,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眼睛亮得像星星,可我却隐隐觉得,她这股子热情,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想在网上博些关注罢了。
村里大婶打趣道:“妮儿,你这一拍,咱茅山涡可得出名咯,到时候别嫌弃俺们这些老家伙土气。” 女孩连忙摆手,笑道:“大婶,您说啥呢,咱茅山涡要是没了你们,哪还有这味儿啊,我巴不得多拍点你们的笑脸呢。”
这时,村里有名的倔老头王大爷站了出来,他拄着根歪歪斜斜的拐杖,满脸皱纹像干裂的土地,大声说道:“搞啥旅游,搞啥环保基金,能当饭吃吗?咱祖祖辈辈在这儿种地,不也过得好好的,净整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不是一场空!”
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有人附和王大爷,觉得安稳过日子才是正道;有人则支持搞旅游,盼着能过上好日子。一时间,争吵声、叫骂声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