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最喜欢贪便宜占,每回来董二婶家必会顺些东西回去,小到院里头的菜叶子,大到粮食。
可董二婶每回都只是谩骂一声,待到下次那侄儿再来,她还会热络招待。
她曾询问过董二婶为什么明知侄儿是个坏的,还迎他入门,她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到底是她的亲侄儿,往后她若在家中受了气,还能去到侄儿家一住,侄儿定然会给她做主的。
她听完只觉得惊讶,她有儿子女儿,哪里用得着侄儿?
若儿子女儿都靠不住,那品性恶劣的侄儿,还能真帮她不成?
这事,董二婶根本没想清楚,也没拎清。
她也不知从何处劝,倒是也劝过两句,不过皆被董二婶以我比你年长,比你见过世面搪塞了过去,还对她说过许多掏心窝子的点拨她的话。
“你没亲戚,不知道亲戚多重要。”
“我对他们好些,他们往后发达了,一定也能想起我来。”
“只可惜孩子他爹是个拎不清的,怎就不想想,那可是我的侄儿,如何能真割舍了去……”
董二婶不是第一个这样的,东桥村的好些人拎不清,分不清好坏,有时候也分不清谁对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