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斌看了眼左右,低声道:“这次镇压平叛不似预想的那样简单,在平川侯跟叛军先锋交战前后,北疆出现不少事,一些郡县发生了民乱,还有北虏似有异动。”

    楚凌眉头微皱起来。

    这就是他为何不掺和此事的原因,要坚定不移的站在孙黎这边的原因,因为这场诸王之乱,势必会叫一些矛盾与隐患,也趁势爆发出来。

    他是大虞皇帝不假,御极登基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知道有他这号人,跟愿意无条件服从,那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人最初知晓诸王之乱时,无不预感到这一动荡,势必会给大虞带来冲击,这也是为什么徐贞、王琇两后,最终默契达成共识,平叛诸王之乱要以太皇太后为主的原因。

    今下的大虞,有威望,有影响力能震慑到各方的,能调动起地方的,就说最高层中,除了孙黎,其他人都不行。

    当然。

    在朝为官的重臣里,的确也有一些,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可对于最高层而言,这种事一旦失去掌控,那产生的影响与隐患,可一点不比诸王之乱要低。

    孙黎所承受的压力,是寻常人想象不到的。

    “……看来你是一点都不了解北疆。”

    在此等氛围下,秦至白看向赵安,冷冷道:“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质疑平川侯,甚至对平川侯有敬佩之心。”

    “但在北疆,尤其是地方上,对平川侯有不满,有厌恶的众多,我适才讲平川侯不适合领军平叛,而应该是大司马大将军,是因为镇压平叛之战,必须速战速决才行,这点大司马大将军的威望,是能达到的。”

    “一旦此战陷入到僵持,只怕北虏定然不会坐视不动的。”

    “说的你对北疆很了解一样。”

    赵安不屑的看着秦至白道。

    “我当然了解。”

    秦至白平静道:“我等就是安东道的。”

    “秦兄!”

    “至白~”

    同桌的几人听后,立时皱眉对秦至白道,而此言一出,叫酒馆内的不少人,眼神变了。

    “这有什么不能讲的?”

    反观秦至白,却表现平静道:“我等是游学到京畿的,诸王之乱发生时,我等根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