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谨年十分懂过犹不及的道理,没再多说,甚至连姓名都没问,捧着手离开了。
“这人是我们厂里的吗?我怎么没印象。”阮秋枝好奇地望着他的背影,好看的人都容易出名,他们厂里好像没有这么英俊的男青年。
孟冬青耸肩,“你没印象,我更不认识。”
阮秋枝还在记忆里搜寻,四岁的小孟绪已经抱住了孟冬青的腿,“小姑姑,坐车车。”
车!阮秋枝飞速回神,眼睛发亮地盯着孟冬青,“小妹,这是你买的车吗?自行车票在哪里弄的?什么时候买的?”
孟冬青把孟绪拎起来放在后车座上,让他自己抱紧座椅,推着自行车往家里走。
“自己组装的不要票,昨天就骑过来了。”孟冬青看出阮秋枝的渴望了,主动说了更多的细节,“比正价自行车便宜二十多,要求不高的话,还能更便宜一点。”
阮秋枝连连点头,她看出来了,这车座椅都是崭新的,肯定比普通组装的贵。
二手的车阮秋枝也考虑过,但她本来就是为了面子才想要买自行车,自然不想买普通二手,嫌拿不出手。
但孟冬青这样的,她真的很心动!看上去就跟新的没有两样。
阮秋枝打听起更多的细节来,听说要去各大五金柜台等零配件上柜,阮秋枝就有些发愁。
她和孟秋同都是职工,哪来的时间去蹲守。
“冬青,这个车你还能再弄一辆吗,我加钱行不行?”阮秋枝望向孟冬青。
省二十多块钱是其次,主要是省了张自行车票。
自行车票得全年优秀工作者才能奖励到一张,没有的话只能去黑市买,前两年阮秋枝问过,一张票就要一百六十块,比自行车还贵点呢。
最近也没听说票价降了,估计还得要这么多。
阮秋枝咬着牙想,只要不超过两百块,她就掏钱买!
孟冬青嘴角一扬,“可以呀,你是我四嫂,收你一百八十块钱,但别人问起你来,你得说是两百块。”
其实就是花钱买时间,就像陈正风说的,组装起来不难,很容易学会,就是耗时间。
阮秋枝喜出望外,跟孟秋同对视一眼,孟秋同也点了点头,但冷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