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搬空之后,土地日渐荒废。四月正是水稻插秧的季节,轰隆隆的机器开过,旱田里引入山水,插上绿油油的水稻苗。
半个月后,等水稻苗基本返青,就可以放入田鱼。
绿色的秧,清澈的水,红色的鱼,鱼儿游动,珊珊可爱。
鱼儿为水稻除虫除草,水稻为鱼儿遮阴供食,这便是青田独有的“稻鱼共生”。
清源溪旁规划儿童戏水区,不远处的荷花池上修一座曲桥,桥的尽头就是云上村华侨历史展览馆,村子西北的一片荒地,用篱笆围好,刘清宁打算在这里搞一个云上亲子牧场。
方案确定,施工便如火如荼地开始。
村里的基础设施
这一次比上一次修路修廊桥更辛苦,虽然去年经过一轮修缮,但改造成民宿的标准比修缮高太多,材料的采购,房屋的拆改,水电,泥瓦,木工,软装的布置,繁琐又复杂,既要保证品质,又要节约成本。
幸好有老吴叔帮忙盯工,施工队也是陈今越从镇里挑来,手艺最好,干活最老实的,虽然辛苦,但看着度假村一天天地有了雏形,大家的心情都是喜悦的。
自从度假村开工,村里的几位老人就不方便再住在原来自己的老屋里了,刘清宁把自家房子的几间空房收拾收拾,让他们全都住了进来。
王家老屋成了云上村的“养老院”。
路寮被征用改造成了度假村的前台,老人们闲时在村子里转悠,无聊了聚在老屋院子里搓麻将。
一日三餐,轮流做饭。
刘清宁和吴文明,则日日都守在工地里,一有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回去吃,大部分时间蹲在工地上,匆匆扒几口工地的盒饭了事,根本管不了几位老人,结果出事了。
一天夜里,几位老头老嬢嬢突然上吐下泻起来,刘清宁连夜把人送到山下的卫生院,一诊断,食物中毒。
这才知道,几位老头老嬢嬢偷懒贪方便,每次烧菜就烧一大锅,连吃几天。前些日子气温低,王永梅为了省电,悄悄拔了冰箱电源,这两日骤然升温,炖的一大锅五花肉海带结连吃了四五天,结果出事了。
食物中毒不是小事,严重起来年轻人都要剥一层皮,老人肠胃弱,吐了一夜,个个气若游丝,躺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