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他们有的暗中勾结,结党营私;有的则四处散布谣言,蛊惑人心,试图扰乱朝纲。
萧宇深知此时局势的严峻,他一方面要处理皇帝的后事,操办国丧;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朝堂上的种种纷争,稳定局势。他每日忙碌于皇宫与朝堂之间,常常废寝忘食。
在处理皇帝后事的过程中,萧宇严格按照皇室的礼仪和规矩,一丝不苟地安排着每一个细节。他亲自挑选棺木、安排守灵、制定葬礼流程,力求将皇帝的葬礼办得庄重而肃穆,以表达对皇帝的敬重与哀思。
与此同时,萧宇也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动向。他召集了一些忠诚可靠的大臣,商议应对之策。在一次秘密会议上,萧宇面色凝重地说道:“如今陛下驾崩,太子即将登基,但朝堂之上乱象丛生,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稳定局势,确保太子能够顺利登基。”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萧大人,如今局势复杂,一些大臣心怀不轨,我们该如何是好?”
萧宇沉思片刻,说道:“首先,我们要尽快确立太子的登基大典日期,昭告天下,让百姓们知道新君即将即位,稳定民心。其次,我们要加强皇宫和京城的守卫,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再者,对于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我们要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轨行为,立即予以严惩。”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萧宇又与大臣们商讨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加强情报收集、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等。会议结束后,萧宇和大臣们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按照计划展开工作。
然而,事情并没有萧宇想象的那么顺利。就在太子登基大典的前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深受皇帝宠信的老臣,突然站出来反对太子登基。他声称太子年幼,缺乏治国经验,无法胜任皇帝的重任,应该另选一位年长、有能力的皇子继位。
此言论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一些大臣纷纷表示支持老臣的观点,而另一些大臣则坚决反对,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萧宇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怒。他深知这位老臣背后必定有其他势力在支持,其目的就是要扰乱朝纲,阻止太子登基。
萧宇立即进宫,面见太子。太子此时也十分焦急,他对萧宇说:“萧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