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在来之前便知道此行苦难重重,但他别无选择。既然不依靠家里,就要选择用命去建功立业。

    沈砚热爱自己的事业,也做好了为事业献身的准备,唯一舍不的是,敦煌深处,还有一个等待自己归来的姑娘。

    沈砚告诫自己,绝对不能死,拼尽全力也要活着回去。不仅仅是为了苏清荷,更是为了他身后的同胞们,那一双双殷切期待的眼神。

    此行不算顺利,南苏丹政变,国内的形势瞬息万变。沿途各部落的首领,自立为王,占山为匪。

    同行的赵劲博哪见过这种架势,一个不小心被人家抓去,当成了人质。

    关键时刻,是沈砚提出,用自己换赵劲博。沈砚亮出自己的身份,表明来意。

    经过一番周旋,部落首领马塞勒斯同意释放人质,前提是沈砚必须提供相应的赎金。

    沈砚代表的是国家形象,自然不能屈服。

    僵持之间,另一部落的首领带领着部族对马塞勒斯的部落展开袭击。

    沈砚趁乱出逃。眼见着回国的飞机就在眼前,沈砚却不幸被流弹击中。

    流弹击中了沈砚的肩膀,擦着左肺穿了过去。

    万幸的是,随行的侨胞里有医生,帮沈砚做了紧急的处理。

    回国的飞机上,沈砚命悬一线。

    苏清荷接到孙茂东消息的时候,人都傻了。

    孙茂东的原话是:“沈砚差点儿死了,现在在首都大学第三医院。万幸,捡回来半条命。”

    苏清荷拿电话的手在哆嗦,声音也在发颤,“我马上过去。”

    苏清荷向剧组请了假,没等导演回复,一个人踏上了回京的旅程。

    下飞机之后,是孙茂东接的她。

    苏清荷面色苍白,不眠不休二十八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沈砚的病房外。

    苏清荷站在病房外,透过玻璃向里看,沈砚的病床前围着好些人。

    苏清荷依稀辨认出其中一个是沈清,旁边坐着的那位中年女性是沈砚的母亲钱美兰。

    另外几个苏清荷没见过,从身份上推断,应该都是沈砚的家人。

    此时的沈砚,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面色苍白,眉骨处可见未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