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日的县学生活,让宋四河对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县学一共有五间学堂,每间学堂里学子数量各不相同,学堂里有童生有秀才,也有老童生老秀才,目标一样,都是想更近一步,据元宝师兄和三堂哥这几天收集到的信息得知,县学里一共只有六名老师,跟那些繁华地区的县学动辄几十位名师,上百名学子不同,晋丰县这六名夫子还是县令大人好不容易从外地请来的。
就说教他们的齐夫子,还是个举人身份,为什么来他们这穷乡僻野地方教书,听说是因为腿脚有些残疾,不能继续科举,再加上和县令大人私交甚好才来县学任职的,要不是齐夫子来,晋丰县的县学更寒颤。
为什么寒颤,因为晋丰县学里的其他夫子都是秀才,如果没有齐夫子在,那些想考举人的老秀才还得去尚州府找夫子才行,齐夫子学问好,县令大人便请齐夫子带最新一批的童生班,希望能在带出几个秀才来,给晋丰县添彩争光,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夫子会这么严厉的原因。
齐夫子平日里不仅要教他们童生班,还要给其他童生秀才班讲课,所以每次看见齐夫子都是一副忙碌的样子,至于夫子的腿脚问题他还真没看出来。
可能是上次十五月测大家考的没达到齐夫子心里的目标,这几日着重讲八股文和作诗,齐夫子讲:八股文不是说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而是特指在破题、承题、起讲三个部分之后那四队相互对账的段落,每队两股,合起来就是八股,故名“八股文”,“股” 又名“比”,亦称“八比文”。
让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根据需要,在某一比中再生出新比,所以八股文并非一成不变的八股,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自由伸缩的,提、中、后三比之间,考生可以任意穿插句作为过渡,使得形式更加灵活。
宋四河自己对八股文的理解是,首先要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这样才能知道题目的出处,还要背《四书章句集注》以及与五经相关的注解,否则光知道出处,不理解意思或者理解错了,答题也会南辕北辙。
四书好比现代的语数外三大主科,五经好比物化史地政之类的副科,不过不管是主科还是副科都要了解透彻,当然除了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学子还要有超常的思维能力。
八股文的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