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仍有人心存疑惑:“两台手术?临医不就是一个市级三甲,能扛得住?”
如果说,传统的心胸外科手术是极致个人能力的展现,是个人赛。
那么肺移植术就是团队竞技,是一场接力四百米,要求的不只有技术精湛的主刀,专职护士、呼吸治疗师、重症治疗组、康复组,乃至于术前从器官捐献到摘取器官,以及“跨地区、跨医院协作转运供肺”等等……
各个环节,都必须各司其职紧密协作,才终于有可能完成一例肺移植手术。
这也是为何如今大夏不缺先进设备、不乏高档药物,甚至也有很多肺移植人才,但能做肺移植的医院就那几个!
杜崇岚却只是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看就是了。”
而这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疑惑。
“杜教授说两台手术……一台应该是许秋吧。那另一台莫非是斯蒂芬?”
听得这话,不少人精神一正。
斯蒂芬教授技术也不差,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天在肺医学界流传的“肺移植达芬奇”和“心肺通”分析程序。
前者,是肺移植未来的方向。
而后者……尽管被许秋碾压,但仍然能为心胸外科手术提供极大的便利!
他们并非不愿意拥抱新技术,只是排斥无法被自己掌控在手里的技术而已。
而像是达芬奇机器人,一旦引入,只会成为医生的辅助,只会加深普通医院和顶级医院的差距,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毕竟,动辄几千万的达芬奇机器人,每年光是使用费可能就逾百万了,有几个医院能承担得起?
最后还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强院能享受新技术的红利。
“的确是许秋和斯蒂芬。”杜崇岚点了点头。
正说着,他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杜崇岚接完后,食指敲了敲桌子,道:“手术要开始了。”
说完,他按了按遥控器,早已准备好的大屏幕亮起。
上面正是临医两台手术的现场画面,左右分屏一边一个。
一眼望去,两边的对比就非常明显。
许秋这边的手术台,众人再熟悉不过,就是常规的开胸肺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