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万里家的库房里,制作角弓的弓坯早就准备了十几个。
而且,弓胎的内侧已经敷上了几层的野猪筋,现在就差牛角片了。
回到村里,杨骏从孔家的房梁上取下了一罐子已经干掉的鱼泡,放进罐子里熬煮。
牛角片之前已经在机修班用蒸汽给处理过了,现在完全变的通直。
这些牛角的长度厚度都不一样。
杨骏之前就考虑到了孔林聪和自己的身高差距,还有范建军是个孩子,所以准备的弓坯的长宽都分成了好几个标准。
现在他先把两根最长的牛角用熬好的鱼鳔胶给粘在了弓胎上,然后让孔林聪拿着麻绳缠紧。
木匠刘随兵在一边帮忙。
缠好了之后,再用木楔子打进绳子和弓身中间,让绳子的力量缠绕的更紧。这样材料才会更结实。
要是在三十年后,杨骏直接就用大力钳了。
一忙活,就忙了四个小时。
杨骏连续给六把弓贴上了角片,剩下的就是等了。
“这弓箭,一个小小的玩意儿,这么麻烦?”刘随兵擦着汗,问杨骏“你怎么学会这个的?”
“呵呵,”杨骏笑了笑,说道:“乱七八糟的书看的多了,什么都懂一些!”
这大概就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好处。
他这样的军迷,真的是什么都懂一些。
“都有枪了,你们还用弓箭干嘛?”接过韩霞递过来的开水,刘随兵表示弄不懂这三个小子的想法。
“兵叔,这您就不懂了吧~”范建军告诉他“有时候,弓箭比枪管用!”
“弓箭没声!”孔林聪嘿嘿笑道“就算没打着,也不容易惊着其它的。”
做好的角弓静止放止了半个月。
这半个月里,庄稼陆续成熟收割。
玉米收完了,还需要晾晒。
这年头,还没有烘干机。
这个工作只能靠着太阳。
东北的纬度高,温度低,关内只需要晾晒两三天,这里需要五六天。
甚至更久。
而这晾晒的日子,就是野猪和麻雀来祸害的最严重的时候。
为了保护这些粮食,唐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