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里,老支书就如同村里的“活账本”。村里人口数量、小孩有多少,乃至男女比例,这些数据都清清楚楚地装在他脑袋里。
当李辰溪把三大罐宝塔糖送来后,老支书便忙活起来。他先来到学校,看着教室里那些充满朝气却又带着几分营养不良的孩子们,脸上满是慈爱。他熟练地从罐子里取出宝塔糖,一个一个地递给孩子们。
“来,娃子,拿着,吃了这糖,肚子里的虫子就跑光光啦。”老支书一边发,一边念叨着。孩子们接过宝塔糖,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小心翼翼地将这新奇的糖果攥在手里。
在学校里,李志高和女儿正忙着整理教室。李志高是村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对教书充满热忱。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也投身到村里的教育事业中。当他们看到一辆辆三轮车拉着粮食驶进村子,停在了规划中的学校食堂旁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此前,虽说李辰溪和老支书拍着胸脯保证会解决学校食堂的粮食问题,但粮食没实实在在地到位,他们心里始终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如今,看着一袋袋土豆、高粱、玉米被搬进临时存放的仓库,李志高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下好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们总算能吃饱肚子,安心学习,咱们也能踏踏实实地教书了。”李志高转头对女儿说道,父女俩相视而笑,那笑容里满是欣慰。
不仅如此,李辰溪还为村里小孩送来了宝塔糖,这让李志高父女对他更是充满感激。从李辰溪提出建学校食堂,到亲自去筹备粮食,再到关注孩子们的健康,送宝塔糖驱虫,桩桩件件都彰显出他对村里下一代的重视,对学校的上心。
有这样一个人在背后支持,学校仿佛有了坚实的依靠,李志高父女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心里也格外踏实。
“辰溪,还有这位同志,快进来坐,喝口水歇歇。”
李志高满脸笑意,热情地招呼李辰溪和罗大鹏。学校条件艰苦,没有什么好茶好水招待客人,唯有热水。这还是李辰溪之前反复强调,一定要让孩子们喝热水,避免喝生水生病,李志高便把家里那只珍贵的暖水壶带到了学校。每天上课前,他都会叮嘱孩子们:“都记住了哈,要喝热水,生水可不能碰,不然容易闹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