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落后。
就拿交通和机械化水平来说,那可远远无法与后世相比。
伐木之后,要把木材从山上运下来,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人力运输,说白了就是工人们凭借自己的肩膀扛或者几个人一起抬着木材下山。
这种方式虽然成本低,不需要额外花费钱财购置运输工具,但效率着实不高,也就适合短距离运输或者小规模的木材搬运。
畜力运输则是借助马、牛等牲畜的力量来拉运木材。
在山区,这种运输方式较为常见,毕竟牲畜力气大,能够承载较重的木材。
然而,它们的速度比较慢,一趟运输下来得耗费不少时间。
随着技术慢慢进步,一些简易机械开始应用到木材运输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输效率。
但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还是对运输造成了诸多限制,比如道路崎岖狭窄,大型机械根本无法通行。
这些运输方式的选择与改进,充分反映出当时技术水平的局限以及地理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
除了人力和畜力运输,还有一种运输方式得看老天爷的脸色,那就是水力运输。
所谓水力运输,就是利用自然水流来搬运木材。
工匠们会在林场周边寻找合适的小山涧,然后开挖下山的沟渠。
等到下雨的时候,借助雨水和沟渠形成的水流,让木材顺着水流滑下山。
木材到达山下后,再通过河流运往最终的目的地。
这种运输方式在雨季的时候特别有效,能够节省大量人力。
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完全依赖天气,要是长时间不下雨,这方法就没法用了。
李旭强肩负起组织运输的重任,他带着一部分人匆匆往村里赶去,打算把村里的牛车都拉过来,用来运输木材。
要知道,单靠人力搬运木材,那速度可太慢了。
一根木材没有三个人根本抬不起来,而且一根木材起码有几百斤重,有些特别粗壮的,甚至能达到上千斤,一点儿都不夸张。
没过多久,李旭强他们就把村里的牛车都拉了过来。
不过李家庄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