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群臣一脸无语。
地方官员到户部在审核地方钱粮对账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随身携带数张盖了官印的空白文书,一旦发生数额核对不上。
就拿预备好的,已经盖了官印的空白文书重新填报,
因为一旦在京城审核数字不对,地方官员派去的人就得返回原地重新盘点,一来一往差就得一年半载多则半年有余,
一来一回,黄花菜都凉了。
是故为了节省时间,免去来回的奔波,便有了这种先盖印而后填报的“空印”现象!
而且自元朝起就是官场不成文的惯例,可以说每个官员都知道,唯独朱元璋自己不知道。
“嗬!”
“原来大家都清楚啊!”
看着群臣的神情和表现,朱元璋瞬间气笑了。
合着天下皆知的事情,唯独欺瞒他。
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御史呢,都是吃干饭的吗?”
“为何不上报此事?”
“是不知道,还是不愿上报。”
朱元璋眼睛一瞪,断声喝道。
在他看来,空白文书盖印,这简直就是贪污腐败的摇篮。
都察院养了那么多御史,一个上奏的都没有。
说明大明的监察官员,一个个都中饱私囊,不愿为朝廷。
是故率先责问御史们。
“启禀陛下,我朝规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
“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的印章。”
“各地官员都要到应天府来报送账册。由于上缴的是实物,(粮食)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基本上都会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
“因稍有错误就要打回重报,江浙地区尚好,而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的官员因交通并不便利,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
“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便效仿元朝,将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