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
顿时,整个奉天殿,安静了下来。
官员们一个个争执的脸红脖子粗的,不少人喊的都快缺氧了,呼哧呼哧的喘着大粗气,看样子被气的不轻。
“咱问你们,如今官员俸禄该当如何?”
朱元璋,问道。
他发现不能问官员们见解,还是要问办法。
“涨!”
“保持原状!”
“涨!”
“保持原状!”
“……”
登时朝堂上泾渭分明。
这边喊一句,那边喊一句。
声音越喊越大,务必要将对方的声音压下去!
同意涨的官员,都希望自己家眷温饱能够解决,官员们迎来送往亦是能够粗浅的解决下,不至于穷的叮当响。
不至于处理个朝政,都饿得头晕眼花的,拎着一麻袋大明宝钞换不来一麻袋粮食!
保持原状的官员,大都是文人傲骨,一个个刚正不阿,就是见不得官场那些营私舞弊之事,他们认为丁是丁卯是卯。
当然他们更怕朱十一上来之后,诸子百家再度兴盛,他们无立足之地,好歹现在在老朱手里大小是个官。
穷是穷了点,可那也是官,在朱十一手里,他们不一定能够继续当官,甚至有可能去服劳役!
尤其是朱十一像官员家眷增发劳役,税收,更是让这群儒生苦不堪言。
毕竟在老朱手里,他们不用服兵役,不用服劳役,可朱十一不管这些,是个人,都要去,反正给工钱!
朱元璋看着朝廷大员们分为了两大派,颇感头疼。
要求增加俸禄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实权派,有功臣虎将,也有地方大员。
反观要求保持原状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儒生官员,是一帮子谏官。
两厢对比之下,老朱也不得不权衡是不是自己俸禄给的太低了。
毕竟谏官手中并无实权,话语权终究是弱了点。
“够了!都不要吵了!”
“传令下去,在各地设立"惠民店",专门以低价向百姓出售生活必需品。要求这些惠民店接受宝钞支付,价格远低于市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