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去,朝廷国库没钱,官员只能对百姓越发压榨,要镇压平叛,又要钱,又要人,再来压榨一波,直接形成完美的死循环。
“这……”
朱十一一语落下,李善长、刘伯温,瞪大了眼睛。
这总结的精辟啊。
一句话,便将所有的弊端都融合在内了。
让他们想十年,估摸着都总结不出来这么精辟的话语。
“叔父,可否为侄儿解释一二?”
朱标,有些寻思不通,弱弱的说道。
毕竟他一出生,便是含着金钥匙的,他出生之刻,朱元璋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
可以说,朱标并未真正的见过穷人,并未享受过穷人的真正待遇。
即便朱元璋经常让朱标去穷苦人家体验生活,要知道百姓的生活不易,感受父皇创业的艰辛,告诫皇太子朱标等自己百年以后,必须勤勉政事关心百姓。
可终究是掩盖不了真香定律!
终究是体验,不是真正的穷人。
“百姓永远不怕苦,能吃苦,但百姓要的很简单,所劳即所得!”
“你父皇政策好吗?说实话,若天下都是圣人,你父皇的政策无比的好!因为他是最了解穷人的皇帝!”
“三十税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可惜,天下无圣!你父皇亦不是!”
“而问题是这天下资源,绝大多数是掌握在富人权贵的手中。”
“穷人活不下去,才会造反。”
“想要让穷人不反,唯有让穷人所劳即所得,让他拿几十年的积蓄,能娶个丑媳妇,挣得月钱,能将孩子喂大,给他后代一点上升空间的苗头,他才有羁绊!”
“否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谁也管不了。”
“如今便是如此!”
朱十一解释道。
他的政策和老朱的政策前后对比,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两厢一比,那家伙,不造反还能干啥。
“这……这……”
朱标像是懂了,又像是没懂。
王朝治理哪有定律,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