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21章 跨洋薪火,共富之路(2/3)
的人们在集市上交换商品,孩童们在书院诵读《论语》与《墨经》,治安官则依据法家律法调解纠纷。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儒墨法合流”的治理模式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当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大肆掠夺时,大唐移民却通过“以工代赈”“技术换资源”的方式,与原住民建立起平等合作关系。一位西班牙探险家在日记中惊叹:“他们没有枪炮威胁,却让整片大陆的部落自愿加入他们的联盟。”

    三、工业革命的思想引擎

    17世纪,工业革命的曙光悄然降临。墨家的机械传统与法家的严谨思维,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在长安机械工坊,墨家门人墨启智改良蒸汽机时,参考的正是《墨经》中对力学与光学的论述;而法家学者则制定《专利法》,保护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制度’的双轮驱动,让大唐的工业革命比欧洲早了整整五十年。”周明远调出对比数据,1730年大唐的钢铁产量已超越同时期整个欧洲。

    儒家思想则为工业化进程注入道德约束。当欧洲陷入“血汗工厂”的争议时,大唐的企业家们受“仁者爱人”的影响,主动改善工人待遇。1785年,长安纺织厂率先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建立工人子弟学校。这种“义利兼顾”的经营理念,被后世学者称为“民本资本主义”的雏形。

    四、共同富裕的千年积淀

    18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大唐的社会结构面临转型。但与西方不同的是,儒墨法三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议会辩论中,议员们引经据典: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成为财富再分配的理论依据;法家的“法不阿贵”确保政策公平执行;儒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则成为全民共识。

    这种思想根基让大唐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走出独特道路。1860年,《全民保障法》颁布,规定企业必须将10的利润用于社会福利;1888年,“全民持股计划”推行,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国有企业的象征性股份。“这些政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千年思想沉淀的结果。”周明远展示着老照片,19世纪的大唐街头,工人与资本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孩童在免费学堂中学习科技与经典。

    当画面切换到2020年的大唐,教室内响起阵阵惊叹。全息投影展示的“共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