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早饭后,时间也就快到开学典礼的时间了。
《禁卫军报》《朝阳日报》《东北商报》《锦港新闻》《字林西报》《申报》等等,包括外国报社在内的二十几家报社的记者早就在主席台四周选好了自己的位置,体形硕大的照相机被记者们小心翼翼的护在支架上,随时准备拍下他们认为最经典的瞬间。
《锦港新闻》是锦州港区今年新成立的报社。作为锦州港区自己的报社,他们比其它的报社优先进入水兵学院,优先知道了具体的安排,所以占领了最好的位置。怀里抱着朝阳电影机厂生产的小型相机,比外国记者的相机小了三分之一,也更先进,他们心里别提多骄傲了。
除了报社外,朝阳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也全部准备就绪,他们在大操场的一侧,搭起了自己的临时转播台。还有几台电影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着现场的状况。这些拍摄下来的画面,都将作为珍贵的影像资料保存起来。
朝阳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播音员,此时就站在一台大型的信号发射车前,天线高高的竖在车顶上,这个信号发射车也是在戈辉的指导下,由龙旗汽车公司和朝阳无线电厂合作生产的特种电台信号车,又长又大,电台的功率也几乎是当世最大的,在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能把信号发射到很远很远,覆盖半个大清国土是没问题的。
现场播音员不是别人,正是朝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台长王春妮。王春妮此时正在对着话筒热情的描述着她眼前看到的一切。后世,1925年才诞生了第一个电动话筒,但戈辉的出现,让很多东西提前问世,话筒就是其中之一。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只是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金属电容麦克风。
这是王春妮第一次做现场直播,一点自信心都没有。戈辉教了她两天,戈辉把后世二十一世纪看来的经验传授给王春妮,即便是这样,王春妮心里依然没底。但是,她的声音依然通过电波飞向四面八方,飞向战火纷飞的日俄战场,飞过万里长城,飞到北京的紫禁城里,飞到了北京的各个王宫贵族的家中,飞向所有买得起朝阳无线电厂生产的飞扬牌收音机的有钱人家。(第一代飞扬牌收音机,是不需要用电的,最早的收音机,确实不用电。)
慈禧太后此时坐在今年刚刚建好的仪銮殿里,建殿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