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正于东宫的场地上尽情挥舞着拳头,拳风虎虎生威,每一招每一式都尽显凌厉与刚劲。

    不良帅袁天罡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专注地看着朱雄英,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赞赏。待朱雄英打完一套拳法,袁天罡微微点头,缓缓开口道:“不愧是秦王殿下的徒弟,这五年时光,殿下竟已将本帅的“霸道”学去了一二,着实令人欣慰。”

    朱雄英听闻,赶忙收住拳势,上前恭敬地行礼,谦逊说道:“师父谬赞了,雄英能有今日这般成就,全仰仗师父悉心教导,若无师父,雄英断不会有如此进益。”

    袁天罡摇了摇头说道:“不必叫本帅师父,本帅不过是受秦王殿下所托,前来教导殿下罢了。”

    朱雄英却一脸坚定,眼神中满是敬重,说道:“不管怎么说,在雄英心里,二叔与您,都是我最为敬重的师父,若无二位师父的教导,便没有如今的雄英。”

    袁天罡微微动容,沉吟片刻后,说道:“嗯,殿下,本帅知道你心中一直藏着想要做的事情,若你心意已决,想去便去吧。”

    当晚,朱标与朱元璋处理完政务,朱标独自一人回到东宫。刚一踏入,朱标便瞧见桌上静静躺着一封信,信封上“父王亲启”四个大字,笔锋稚嫩却透着一股毅然决然的劲儿。

    朱标走上前,轻轻拿起那封信,缓缓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道:

    父王,儿臣朱雄英叩首。

    这悠悠五载,承蒙国师悉心教导,儿臣在学识与心智上都成长了许多。如今儿臣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不想总是躲在您与皇爷爷的羽翼之下,过着无风无雨的日子。儿臣渴望去看看我大明的壮丽山河,去亲眼瞧瞧天下百姓的生活。

    儿臣深知,自出生起,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道理儿臣一直铭记于心。二叔也曾教导儿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儿臣想去践行此言,在游历中增长见识,磨炼自己。

    值得欣慰的是,在儿臣的陪伴与教导下,允熥已褪去往昔的胆怯,变得更加勇敢与自信。儿臣不在的日子里,父王一定要多多关心允熥,他是个聪慧的孩子,只需悉心引导,日后定能有所作为。

    待儿臣归来,定与父王、父王分享一路见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