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之后,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在驻守的山东乐安州公然发动叛乱。平日里,他表面上是个坐拥封地的藩王,实则一直在暗中囤积粮草、招募兵勇。他的护卫更是肆意妄为,四处抢掠百姓财物,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派出的使者多次查实他谋反的铁证,朱瞻基得知此事后,毅然决定御驾亲征。这场叔侄之间的对决,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以和平的方式落幕,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朱高煦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够复刻当年“靖难之役”的辉煌,却严重低估了朱瞻基的实力。朱瞻基年少时便跟随祖父朱棣南征北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军事才能极为出众。而且,他在朝中也得到了大多数势力的支持,可谓是众望所归。
反观朱高煦,虽说作战勇猛,却毫无谋略可言,身边也缺乏得力的助手。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这场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毫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