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大娘们对这群人很是好奇,但是最多也就是站起身望了望,没有一个离开自己的位置跑去看热闹的。
严小雨这个挂逼连起身这个动作都省了,放开感知力就看清了这些人和带来的东西。
好家伙,全是很难买到的生活物资,堆满了一个大号板车。
光是新棉被就有四床,各色点心糖果更是装了两个大包,细粮袋子放在最下面,足足三大麻袋,估算能有好几百斤的大白米,还有一个稍微小点的袋子里装的是白面。
啧啧啧,这是要把改善生活贯彻到底啊!
这么些细粮,吃到过年都够了。
人群推着板车停在了白飞飞四人住的小院门前。
一部分人推着板车进了院子,冯云山带着两个新面孔去了大队部。
婶子们纷纷猜测这是什么情况,半天的废话文学下来,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没一会,邮递员骑着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在响的二八大杠来了。
满满一绿书包的信件挨个分发,知青们大多数都有来信,但接信的时候表情各异。
有开心的,有面无表情的,有皱着眉的。
队员们也有收到信和包裹的,队上也有后生在外当兵,定期往家里寄信。
公社邮政局的信件并不会派送得很频繁,通常两周才会送一次,而且如果某大队的信件数量过少,还会放着累积到下一个周期才会给送。
严小雨来了青山大队一个多月,这才是第一次见到邮递员来送信。
比较意外的是,严小雨竟然也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
内心诧异,她来了以后既没往家写过信,也没打过电话,家里是怎么有地址的。
哦,知青办能查,隔壁大队还有个老家大院里的邻居方大东,要拿到她的地址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个年代信件来往的时间很长,跨了省的通信,超过一个月都是正常的。
看了看邮戳时间,家里这封来信可是她走后一周就寄出来了,在火车上折腾了两天三夜,那时候她都才到青山大队没几天呢。
要拿到她的地址,家里怕是费了些工夫,也不知道有什么火急火燎的事。
啊,严小雨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