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充足供应。他四处奔走,与城中的富商们谈判,争取他们的物资支持;与地方官员沟通,调配更多的劳动力,为城墙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修复城墙的同时,武器生产也刻不容缓,如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较量。苏瑶带领技术人员来到兵器作坊,这里的设备陈旧不堪,布满了岁月的斑驳痕迹,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但苏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她的眼神中反而闪烁着挑战困难的光芒。她仔细研究古代兵器的制作工艺,时而拿起一把破旧的剑,端详许久,时而又与工匠们交流,询问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她结合现代的材料科学知识,对兵器的设计进行改良。她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弓弩,采用了更坚韧的弓臂材料和更精准的瞄准装置,使得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还改进了剑的铸造工艺,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特殊的合金成分,使其更加锋利坚韧,能够轻松斩断敌人的兵器。
在她的指导下,工匠们日夜赶工,作坊里炉火熊熊燃烧,火星四溅,映照出工匠们坚毅的面庞。一件件崭新的武器在作坊中诞生,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苏瑶的智慧。为了确保武器的质量,苏瑶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的检验,她拿着量具,仔细测量武器的尺寸,检查每一个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丝细微的瑕疵,她都会要求工匠们重新制作,她深知,在战场上,武器的质量关乎着士兵们的生死,关乎着魏国的存亡。信陵君则积极招募更多的工匠,他张贴告示,四处宣传,承诺给予优厚的待遇,吸引了许多有手艺的人前来加入。他还亲自到偏远的乡村,寻找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能工巧匠,为武器生产注入新的力量,扩大生产规模,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储备充足的弹药。
苏瑶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如同一位敏锐的猎手,时刻关注着敌人的动向。于是她操控着侦查无人机,对魏国的边境进行全面侦察。无人机如一只灵动的飞鸟,在边境上空盘旋,它那小巧的机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无人机上的高清摄像头,将秦军的一举一动清晰地传回到苏瑶手中的接收器上。苏瑶紧盯着屏幕,眼睛一眨不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秦军的营地布局、兵力部署到粮草储备,她都一一记录下来。她看着屏幕上秦军士兵操练的场景,分析着他们的战术特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