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全国的统一。统一之后,他对周边各族采取了灵活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军事防御,修筑长城,增派边防军队;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政治招抚,通过和亲、册封等方式,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使隋朝在周边地区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其文治武功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有导致隋朝灭亡的过失之举。
文治上,杨广即位后,出于战略和政治的考虑,决定营建并迁都洛阳。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加强了隋朝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他在前人开凿运河的基础上,倾全国之力疏浚修建了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选官制度方面,杨广改革官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的完善,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为广大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使得有才能的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参与国家治理。这一制度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武功方面,杨广在即位前就参与并指挥了灭陈之战,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即位后,他积极拓展疆域,西征吐谷浑。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隋朝成功控制了青海东部地区,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然而,杨广好大喜功,频繁发动战争,尤其是三征高句丽。为了发动这几次战争,他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征发了无数的民夫,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战争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恭帝杨侑、隋皇泰主杨侗以及傀儡皇帝杨浩,他们的命运与隋朝的衰落紧密相连。
隋恭帝杨侑是隋炀帝之孙,李渊攻入长安后,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