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骁睿又问:“顾神既然谈到高等生物到人类的故事,人类体内的垃圾dna,与其他物种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这些独特性,是否暗示着人类在dna潜力开发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方向和可能?说不定这就是人类成为万物灵长的关键!”
洛尘回应道:“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垃圾dna中一些特定序列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些序列调控神经细胞的分化和连接,对人类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发展至关重要,体现人类在dna潜力开发方面的独特路径。”
骁睿好奇道:“居然有这么直接的联系!有具体研究案例支撑吗?我都迫不及待想知道人类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了。”
洛尘补充说:“知名科普作家李老师在其最新着作中,将垃圾dna比喻为生物体内的‘备用零件库’,生动帮助大众初步认识垃圾dna。
此外,英国牛津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对比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垃圾dna,发现人类垃圾dna中存在一些独特的长非编码rna序列。
进一步追溯这些序列的进化起源,我们发现它们大约在距今500万至800万年前,即人类与黑猩猩分化之后开始出现。
在早期人类的狩猎采集时代,这些序列通过调节大脑神经元的可塑性,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出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比如制作工具、使用语言等。
随着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些垃圾dna序列依然在持续进化,进一步强化了人类的认知和社交功能。”
骁睿饶有兴致地追问:“太有意思了!这些在神经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垃圾dna序列,是从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呢?
是从早期人类出现,还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其功能的?说不定能找到人类进化的新线索。”
洛尘进一步解释:“据现有研究,这些关键序列在早期人类进化阶段就已出现,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化完善。
在人类走出非洲、向全球迁徙的过程中,面临全新的环境和生存挑战,这些垃圾dna序列加速进化,帮助人类大脑适应复杂的环境信息处理需求,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