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处水面上,十余艘满载粮食的大船缓缓驶来。
船首高悬灯笼,摇曳的火光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如同一条火龙蜿蜒而来。
船队为“人”字阵型,一艘领头大船,后随十艘运粮船,两侧各有小船护卫。
船上甲士林立,弓弩手警戒四方。
领船之上,押运官吕成正踱步于船头,眉头紧锁,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俯首沉思。
他身着朝廷制式戎装,腰悬长剑,身形挺拔。
“今夜风大,深夜赶路,总觉不安。”
吕成低声对一旁的副官道。
“但统领大人命令必须明日抵达前线,军情紧急,也只得如此了。”
副官拱手道:“大人勿忧,此处已是德安府界内,前方已有文书通知接应,当无大碍。”
吕成点头,目光警惕地扫过两岸黑暗处。
“不可大意,近日传闻无生贼寇作乱,多加小心为上。就勿要靠岸行船了,无生贼子不通水性,水中便是来一个沉一个!”
副官欲言又止。
“大人,河道两旁树影婆娑,若有歹人埋伏…”
“怕什么?”吕成冷笑一声。
“朝廷官船,何人敢劫?
再者,咱们船队共有精锐护卫百人,弓弩手二十,又有水师出身的水手把舵。
便是水匪见了也要绕道而行,那占城贼子连船都不见得有。”
副官不再多言,只是警惕地扫视两岸黑暗处。
船队进入乌龙湾,水道变窄,流速加快。
水手们忙着调整船帆,减缓船速。
就在此时,岸边林中突然亮起一排灯火,依次闪烁,形成特定序列。
副官见状,神色稍缓。
“大人请看,是官府接应信号!”
那是朝廷专用的“安全靠岸”信号灯序列,唯有军中高层才知其排列规律。
吕成见状,稍稍松了口气。
吴仁安冷眼旁观,凭借从李员外和守备司降卒处获得的情报,他已完美复制了官府接应信号。
“传令,准备靠岸!”
吕成下令,船队开始缓缓靠向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