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放心,”张国维说道:“此书,原是王一鹗同臣一同所书,只可惜他积劳成疾,不幸早世。”
王一鹗是事万历年间进士,机警聪明、通达干练,文治武功、皆有建树,在任职都察院佥都御史之际,巡抚顺天、永清,正遇上浑河洪水泛滥,他筑堤导水使之入海,随之又广开沟渠,引水灌溉稻田。
张国维就是那时,和他一起兴修江南水利,才有了这本书册的成型。
“不过,”张国维继续道:“臣有一人推荐,他是王一鹗生前至交,于治水上也颇有心得。”
朱由检问道:“是何人?”
“黄守才!”朱由检知道这个人,若张国维是对江南水利有杰出贡献的人,那这个黄守才,便是精于治理黄河水患,他钻研《禹贡》,并著有《禹贡注疏大中讲义》、《治河方略》等书,被人称为“活河神”。
他的功绩,在《河南府志》、《大清会典》、《黄运两河纪略》等书籍上均有记载,在他去世七十多年后,康熙还封他为“灵佑襄济王”,并祀“金龙四大王”。
之后,清帝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都给黄守才加了封号,多达十二个。
可是如今,黄守才洛阳府工房中的水利主事,连品级都没有。
张国维生怕皇帝不信自己的话,正要想着该如何劝说,却听皇帝开口道:“好,朕知道了,朕回京后就传他入宫。”
张国维没想到皇帝答应得爽快,劝说的话梗在喉咙口,最后直直咽了下去,待回过神来,皇帝已是摆驾离开。
“也不知黄守才,可能抓住这次机遇!”张国维看着空落落的手心,喃喃自语道。
朱由检带着柳如是上了船,朱媺娖这几日宿在船上,见自家父皇带回来一个美人,也不过撇了撇嘴,再没多问一句。
船行朝北,一路顺利抵达了京师,这一去不过三十多日,朝中又无大事,朱由检打算亲自将柳如是带去周皇后处,让她给安排一个宫室。
进了宫门,朱由检坐上了等待多时的轿辇,余光却见不远处小道上垂首站着一个太医。
“宫里有人病了?”朱由检嘟囔了一声,目光仍旧盯着那太医。
王承恩忙看了一眼,吩咐身旁内侍去打听,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