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此去直上青云路 > 第11章 这和她姐有啥关系?(1/4)
    陶训导的大儿子去年就过了院试,如今正在省学求学不在家,只有十二岁的次子陶纪在家。

    他客气有礼但对李瑜并不热络,李瑜也客气有礼不主动攀附,对着端茶递水的陶婉儿更是守礼。

    如此陶纪的态度倒是好了许多,开始主动找他攀谈书本上的东西,见他样样都能答上来心里也有些赞赏。

    “听我娘说你很是勤奋,每日读书读到三更天才睡,五更天便起来了,每日只睡两个半时辰?”

    本以为是娘亲看自己儿子,越看越觉得喜欢便出来吹牛。

    没想到竟是真的。

    他起初对李叔的继子有偏见,只是他觉得像这种出身的人应是很会钻营才是,如今看来是自己不对。

    李瑜笑了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嘛。”

    想要谋条出路不用功怎么行?

    俗话说这勤能补拙,别人天分好高的学四个时辰,那他就学七个、八个时辰补回来呗。

    现在少睡一会儿,余下的人生就能轻松那么一些。

    陶纪很是佩服:“有这般的毅力,功名之路定会顺利。”

    他就不行了!

    最多这般努力个四五日,便要给自己寻个作懒的借口好好歇歇。

    只不过嘴里的努力说得再好听,最后也得在考场上见真章。

    到底有没有真本事,一月后的榜便能够看得出来。

    想来这几日拜访陶训导的人实在太多,其中的目的也是人人皆知。

    所以他们此行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因为人家把字画、书本全部都给收起来,谈话间也没有谈论过任何关于四书文章诗词啥的。

    李纲没出陶家门时还笑嘻嘻的,待走远了以后便满脸心疼。

    “啥也没打听出来,可惜了我的雉鸡……”

    老陶这人也真是没有意思,大家都是这么多年的好友,居然就一丝消息也不肯透露。

    不过就是县试罢了。

    至于吗?

    “父亲何必气恼?”李瑜笑着安慰道:“若是儿子县试都需要走后门,那将来的府试院试又怎么办呢?”

    李纲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他拍着继子的肩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