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旭近来一直废寝忘食,在黛玉设计的假山书房中苦读。
为了提前适应科举考试封闭压抑的环境,他给自己定下了一周只下书房一次的规矩,其余时间都将自己封闭在书房之中,谢绝一切打扰。
假山石梯的入口也被他下令封死,远远望去,仿佛与世隔绝。
每日的餐食,都由下人用竹筐吊着绳子送上去。
苏旭如此苦行僧般的学习方式,皆是为了提前适应考试时长时间密闭环境带来的心理疲劳。
毕竟,每届会试都有一些考生因为无法忍受这种被禁锢在狭小空间的煎熬,最终精神崩溃。
一周过去了,苏旭终于从书房假山石径下了楼。
黛玉心中挂念,便寻了过去。
她轻笑着打趣道:“哟,我们苏小姐终于舍得下绣楼透透气了?真是难得啊!”
苏旭听出了黛玉话语中的调侃之意,却并不恼怒,反而笑着回应:“小姐的绣楼可比贡院舒服多了,我宁愿住在小姐的绣楼里。”
黛玉故作嗔怪道:“能考会试还不知足,和我们姑娘家比什么。大丈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苏旭闻言,连忙拱手道:“谢妹妹教导。对了,上次你帮我改的那几篇文章真是太好了,尤其是文章的立意,简直让我拍案叫绝。妹妹你才华横溢,能否再帮我改几篇?”
原来,苏旭最近一直在潜心研究林黛玉的立意逻辑和林如海的行文风格,然后进行仿写。
他自身的文章在论述实际问题方面,构思新颖,论证有力,效率极高。
然而,在提升文章立意的高度方面,却略显不足。
而林如海和林黛玉恰恰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自从黛玉帮他修改了几篇文章的立意之后,苏旭便对她的才华赞叹不已,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正是这关键的立意。
黛玉见苏旭如此认真求教,心中也颇为自豪。
她故意打趣道:“久闻苏公子才高八斗,受教于多位名师,只是不知今日受我教诲,为何却仍喊我妹妹?”
苏旭一听,立刻明白了黛玉的意思。
只见他郑重地向黛玉行了一礼,笑着说道:“小生自然懂得,请黛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