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写请帖的风格,全荆州可能都找不出第二人了。

    可惜学问为重,不能赴约,便道:“就说今日我有事,不过去了。把我那套斑竹笔、叠石砚送过去做贺礼。”

    又一个下人赶来,刘昭喜道:“回来了?”

    “西沙洲回信。”

    刘昭有一族兄名叫刘虬,笃信佛教,在江陵城外的西沙洲上隐居,与同样信佛的二皇子竟陵王萧子良常有书信往来。竟陵王世称贤王,也是皇上除了太子之外最为重视的皇子,任之以司徒高位,辅理政事。

    前段时间,刘昭因为裁撤郡学之事,曾托刘虬向竟陵王求助,如今终于见到了回信,赶忙接过读了起来。

    ————————————

    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愿小伙伴们今天陶然自得,中秋快乐!我干了,诸君随意!

    “四月十五日,虬白,族弟无恙?

    晌午接竟陵王书,言郡学属州官事,历由本州刺史裁之,

    王虽为宰辅,亦不能侵夺州事。

    王甚赏弟才,案前常置弟所著《尚书音正》一书,朝夕读之,叹赏不已,

    今诚邀弟入京,入幕西邸。

    并言若弟不愿为王府僚佐,亦可充国子博士之任”

    刘昭读到这儿大怒:“我刘昭是为荆州学脉向王请命,岂为谋我一身之利?!世人皆言竟陵王贤,难道就是这样贤的吗?!”

    什么“郡学属州官事,历由本州刺史裁之”。

    那荆州刺史巴东王就是竟陵王的四弟!

    虽然巴东王性情狷狂,但只要竟陵王肯开口,巴东王岂会不给情面?!

    不愿帮忙便说不愿帮忙,何必用这种说辞搪塞?

    下人见主人气得手颤,赶忙去扶,刘昭摆摆手,继续看信。

    他仍然抱有一丝希望,毕竟竟陵王贤明好学是出了名的,又以扶危济困著称,按理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不会拒绝得这么干脆啊!

    然后刘昭就彻底失望了。下面的文字全是刘虬转述竟陵王对刘昭的赞赏招募之词,并劝刘昭赶快启程去京都。

    若是一般人接到这样的信自然欢天喜地。可刘昭却越想越生气,只觉得受到了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