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他穿成小鲜肉,我穿成老登? > 第117章(1/2)
    王扬听得心中一震,他少读《庄子》,但直到读博之后始悟《逍遥游》一篇的题眼在一个“大”字上,当时自以为是新见。后读明清之际的大学者林云铭的《庄子因》,方知他早就说过《逍遥游》“通篇以大字作眼”。

    颜幼成生于南齐,年不过二十,未见后世研究,却独得此见,比林云铭早了一千多年,甚是难得!

    颜幼成被打断也不生气,爽快道:“行!”望向庾易:“庾先生,要不我们现在就开始吧,等谈完还要跟您讨杯酒喝。”

    “好。”庾易伸手一招:“上麈尾。”

    麈尾的全称是麈尾扇。

    麈是鹿的一种,《逸周书》云:“武王狩禽,麈十有六。”即是此兽。

    相传麈鹿一出,群鹿随之,以其尾所转方向为准。

    麈尾扇是一种以麈尾毛装饰的长柄扇,刚开始时魏晋名士喜执麈尾扇而谈,盖取麈鹿领袖群鹿之义,以彰风雅,此风渐盛,后来成为六朝清谈时的必用物。

    立论人执麈尾,为主,其余人为客,客若问难成功,则夺其麈尾,主若重立新论,亦可夺回。

    简单来说,清谈便是麈尾的争夺战。

    所以谢星涵败在王扬手下,一直不太服气,说那不是正式清谈,一来话题非三玄之学,二来就是她还没来得及执麈尾立论,结果就被王扬抓住话头诘难,用今天的话,有点“不讲武德”。

    ————————

    注:王扬专攻的领域不在庄子学术史,故而见到林云铭的说法合于己心,便甚是推崇。却不知以大字为纲的见识并非独出于林云铭,而是明中后期一些学者的共同认识。比如郭良翰的《南华经荟解》就引过明代学人吴默《庄子解》的说法,谓:“此篇以大字为纲”。

    侍者用漆盘呈上一把竹柄麈尾。

    庾易看向四人,问道:“谁愿捉此?”

    “我来!”颜幼成叫道。

    见王扬三人都不说话,庾易便吩咐侍者便将漆盘送到颜幼成面前。

    颜幼成伸手去拿,可还没碰到麈尾,却突然停下,手悬在空中。

    颜幼成先看看柳憕,再看看谢星涵,最后礼貌性地看了眼王扬,有些心虚地说道:“你们真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