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31章 府试(1/6)
    大明的政治体制是五成人治五成法治,一切全凭印把子说话。掌握印章的地方、部门最高长官就是土皇帝,在朝廷收走他的大印之前,他的地盘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对抗他,下属的任何权力都是由他分配,只有他盖章署名的命令才有效力。

    大多数的主官在这个体制下很容易心态失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幻觉。

    凤阳府丞被临时推出来代理知府职责,就非常人间清醒。自己只需要不出纰漏,等待两个月后新知府上任即可。若是新知府发现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想不被收拾都难。

    府丞旁观者清,如果只有正阳关或临淮关被冲击,那当地知县就是唯一的责任人;结果两个钞关先后被破,知府就当仁不让地被朝廷祭旗了。

    这里面肯定有蹊跷,府丞也不想深究,关他屁事。真论起来,府丞的地位比较尴尬,如果知府不授权,他的地位不如排名在他后面的推官。

    眼下凤阳府最大的事就是府试。大明最重要的事就是有关读书人前途的事,府试不能搞砸了。

    知府是在三月下旬被免职的,府丞被赶鸭子上架主持四月一日的府试,他有点心虚。

    与后人想像的不同,大明大部分县一级的知县、县丞、教谕和府一级的府丞、推官等五、六、七、八、九品官员,是由秀才、贡生担任的,少部分重要的大府、大县的知县、和府里的佐贰官才由举人、进士担任。

    但是秀才贡生出身的官员注定了他们的天花板非常明显。就如同杨植的前世,大部分基层公务员干到退休,最大的希望是获得科级待遇。

    府丞就是贡生出身,他放出公告,府试日期不变,四月一日在府学举行。

    好在凤阳府县同城,杨植和几个童生看考场非常方便。

    府学和县学都是收秀才入学的地方,两者没有高低等级之分。杨植又多了一个烦恼:考上秀才后,上府学好还是上县学好?

    人生处处是选择呀!考上进士后是当翰林还是当京官还是当地方官?是去边关谋个侯、伯爵位还是入阁做个大学士?

    杨植正艰难地思考前途何去何从,这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个声音高喊着:“府学到了!”

    杨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