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72章 命、运(2/6)
嘲,这是想开宗立派了?难怪没有人研习气学,一是气学难懂,二是罗杨师徒俱是高冷男神!

    南京国子监从祭酒以下的官员目瞪口呆,看着杨植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进教室。

    监生月考是三场,分别是经义、策论、诗书,与乡试会试的科目一样。

    经义就是八股文,监生按资历等同秀才,所以国子监不会再出怪题、小题、截搭题和偏题,而是堂堂正正的大题“我四十不动心”。

    监生月考自然没有糊名一说,第一天经义考完,南京国子监四名五经博士找到杨植的试卷,首先看其经义文章,看后大家都皱起眉头,杨植在文章中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叫“不忘初心”,所以才“四十不动心”。

    杨植的破题是“圣贤之学以心为宗,定静之功因时乃显。

    四十者,天命之年,不动者,存养之极。有初心然后不动心,实乃义理之安宅也。”

    抛开理念不谈,这个破题还是有些精妙的,末句化用孟子“仁,人之安宅也”。

    前几天初阶堂上大课时,杨植与王博士提过“求饱暖即是初心”,接下来杨植就开始阐述初心:“圣人之初心曰本,为天下人求饱暖为仁,坚守初心为义”,最后束股用孟子“义,人之正路也”结尾。

    四名博士扪心自问,这文章结构中规中矩,主旨也没有什么问题,符合“推己及人”的儒家道德观。

    只是一篇优秀的八股文很像名厨师烹饪出来的好菜,必须要色香味俱全。好的八股文除了对仗、前后呼应、巧妙阐述圣人微言大义外,文章必须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明快、韵律通畅,如歌如咏。杨植这篇文章的文采不够斐然,太过平实。但凭心而论,中等水平是有的。

    第二天考策论,策论的题目是“征倭论”,大明王朝的策论非常贴近时事,有治水的、有边事的、有屯田的,最近东南的大事除了水灾就是征倭了。

    这个考题对于杨植来说是瞌睡碰到枕头。其他的监生没有实务操作的经历,对日本的认知是道听途说,只能绞尽脑汁从太宗文皇帝征安南找灵感,文章停留在键政的层次。

    唯独杨植的策论洋洋洒洒,把日本的国情、大明的应对等等分析得非常透彻,居然写了一万字,一般的策论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