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98章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5)
    凤凰台在南京城长干里西北的凤台山上。熟悉华夏古诗词的人都知道,长干里、凤凰台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属于金陵的名片。

    后生晚辈,按规矩应该先到。杨植提前几刻来到凤凰台,南京兵部尚书的排面绝非浪得虚名,兵丁早把凤凰台清场,游人踪迹全无。只见一个意气风发鬓角苍苍的中年人身着文士服装已经在凤凰台意兴盎然看秦淮河上烟柳拂堤的风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张秉用前辈,别来无恙乎?”

    张璁转身一看,好半天才认出眼前秀才是两年前在苏州给自己看相的淮南少年行商。

    他愣了半晌,把所有关于杨植的传言在脑海中梳理一下:“杨小友,莫非你就是传说中在苏州写下‘十有九人堪白眼’,南京国子监头号愤青,罗整庵之唯一弟子,锦衣卫秀才杨植?今日你怎么也来参加凤凰台雅集?”

    杨植呵呵道:“我是来坐听的,上峰怕你被人打,所以让我来监控南京礼部。”

    张璁闻言哈哈大笑,上前握住杨植的手道:“上次杨小友赠我程仪,这次又要护我安全,实在是铭感五内!”

    两人携手来到栏杆边,眺望金陵春色,互诉离别后的情况。杨植谈兴正隆时,却见王阳明携手一位年过半百老者登上凤凰台,两人俱是普通士人穿着,身后都有一大群青年读书人。

    王阳明登上凤凰台见杨植张璁言笑晏晏,声道:“原来你们认识?”

    张杨二人连忙上前见礼,口称前辈。四人互相介绍,张璁把与杨植相识的过往一说,王阳明颌首道:“杨小友果然古道热肠!”

    湛若水见杨植年轻,并不太在意。他与王阳明各自是门生弟子上千人的一代宗师,两人无论在哪里讲学,身边总是一堆堆的年轻士子自带干粮地鞍前马后服侍。虽然说学术优劣不能以人数认英雄,但罗钦顺门下无人也是很尴尬的,开个讲座哪怕花钱请人去听都找不到托。

    华夏好就好在并不是官位决定一切,名望、学术地位在很多时候比官场品级更硬。只见湛若水王阳明在对等的主位坐下,大模大样地一挥手,那些趋之若鹜的年轻学子们惊诧地看着杨植,退下凤凰台。张璁杨植自然叨陪客座。

    湛若水与王阳明早在弘治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