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不死,要想吃得好就得自己去买,爸妈留下的存款和一次性遗属补助并不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打算动的。
除此之外,每月固定可以领爸爸的遗属补助,不多也不少,100元,相当于一个老师的半份月工资,但这是每个月唯一的收入来源,不能全部用在吃上。
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这每个月的遗属补助存起来一半,拿出50元用来买肉蛋奶、水果蔬菜、日用品,改善生活。
其实这50块钱不少了,家属院里很多家庭都是靠着一个人的工资养全家,又要上学、又要吃饭,勉强能维持。而连家兄妹学习、住宿、吃饭,都不需要花钱,学校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所以,这四分之一的工资完全用来买营养,买加餐,是很充裕的。
可云平不这样认为,钱在这位大哥手里,那是得一点一点往外抠。
云平把这四分之一的工资又存起来一半,拿出八分之一的钱,也就是25元,用来加营养。这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猪肉26元一斤,鸡蛋15元一斤,青菜06元一斤云洁再一次感谢学校食堂的饭票菜票。
好在还有姥姥家和奶奶家亲戚,这段时间陆陆续续送来鸡蛋、白菜、萝卜、地瓜、咸菜、鸡鸭肉啥的,还有自家种的麦子磨的面粉,自家榨的豆油,甚至还有罐头、饼干、麦乳精等,估计吃两三个月不成问题,眼下有各种吃的,就少花些钱吧。
进账少,云平又打起了饭票菜票的主意。
学校里按照大人的定量每个月给连家兄妹四人补贴,其实四个人吃三个人的量就足够足够,剩下一个人的饭菜票,云平琢磨出了一套刚性物品兑换策略。
教地理的李老师是个大龄单身男青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特别热情,跟同学们处得像哥们,云平找到他,一顿哭诉,李老师便承担了饭票换粮油的重担。没过几天,就把一把饭票换成几把挂面。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写完作业,云平便把这个月的饭票菜票还有营养费摆出来,蘸着口水开始数饭票:“一张饭票两个馒头,十张饭票换五斤挂面,也就是说,二十个馒头换五斤挂面。”
“一个馒头四两,八斤馒头才换五斤挂面?”云升立马发现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