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须柳眼,蜂蝶欢舞,惊蛰刚过,马上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不仅春色独好,而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令,这一天,要理发、要吃料豆,要回娘家。
提前好几天,二舅就交待了,二月二正好是周六,四个孩子要一起回姥家。云平知道,二舅这是要她们代替妈妈“回娘家”。
以前每年这一天,妈妈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姥家。
这天正好是约好拿西红柿的日子,云洁挂挂着要看看“小能人”的暖棚,四个人准备一起回去。
于是,云洁带着云升连莲坐车,云平骑着自行车带着筐子,大家一起出发。
等云洁三个来到姥家,云平已经在和姥姥一起收拾蒜苗了。
“我说还是骑车快吧。”云平笑嘻嘻,“小心点,别踩到姥姥的打的灰囤。”
云洁仔细一看,院子果然有一处显眼的灰囤。
“打灰囤”是鲁西北地区一个普遍的习俗。二月二早上,各家的当家人用簸箕盛灰,以木棍敲击簸箕边沿,使灰徐徐落下。灰线约二寸宽,围成圆圈,名为“囤”,中间放少许五谷杂粮,粮食放在中间的地上。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发芽,就说今年什么丰收。如果灰囤被风刮散,则预示今年收不满囤。
所以,各家非常重视二月二打灰囤,姥家每年的打灰囤,都是由姥姥亲手操办。
“你们几个理发了吗?”姥姥问。
“还没有呢,就等着姥姥亲自给我们理发。”云洁笑嘻嘻。
“来,快坐下。一个个来。”
姥姥在院子中央放上一个高脚凳子,云平云洁云升,还有小连莲挨个坐到高脚凳上,姥姥撩起一小缕头发,轻轻剪下一段,象征着“剃龙头”,一面剪一面念叨“平安成长、出人头地。辞旧迎新、鸿运当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两个舅舅在身旁看着,对这几个孩子正月里没有理发感到很满意。
刚给连莲剪完头发,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大勇二勇的大嗓门响起来,这是大姨一家来了。
姥姥忙说:“正正好,大勇二勇赶紧来剃龙头了!”
大勇正处于变声阶段,一声“姥姥”,把姥姥和云洁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