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在家门口摆摊几次,连家兄妹的名号更大了。
“卖黄瓜柿子那哥俩”成了“卖菜的连家小院”,越来越多的师生知道这个小菜摊,天天从这里路过,不关注也不行啊。
小菜摊越发红火了起来。大家商量了一下,又重新调整了进货和摆摊的频率安排。
每周二、周四早上,云平先去奶站把牛奶取回来,云升负责在家属院送奶,云平则回姥家拉菜;周六早上两人去九巷批发市场进菜;周日下午大勇二勇来送菜。
这样摆摊时间变成了每周一、周二、周四下午放学后5点到6点和周六上午10点到11点。
云升定好价格后,云洁会在出摊时把所有蔬菜分成两毛钱一捆或者三毛钱一捆,老师们家属们直接一把一把地拿货,又快又方便。
魏奶奶也来帮忙做晚饭,这样每天下午摆摊也就是晚饭前一个多小时,不影响正常生活。
送货上门这件事完全用不到云平和云升,因为除了胥勇和李胜利,很多同学都会来菜摊上找云平云洁云升玩,正好是休息时间嘛。
甚至有的在家属院住的同学们,现在新添了一个任务——放学回家顺便捎点菜。
买什么菜?
想吃什么拿什么。
买多少?
统统是“一把”。
第一次卖菜时,因为没有秤,二舅教着把菜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没想到这竟成了连家小菜摊的一大特色。
云洁每次打捆,都把不好的捡出去,每捆小菜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大家拿回家觉得比自己挑的还好,也就越来越认可这种模式了。
方法是很多,可困难也很多啊。
才习惯了没多久,新的问题又来了。
云平作为初三毕业生,中考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安排初三毕业生从下周开始上晚自习。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各班班主任负责监督自学。
云平很是无语,班里同学也是怨声载道,尤其是一些走读生,9点放学,有的离得稍远点的,回到家得将近10点。晚上走夜路也很危险。总不能让家长都来接吧。
老师不愿补课,学生也不愿补课,只有学校愿意,也不知道这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