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儿尽孝。”
清明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要节日,因为要祭祖和上坟。
春节后离乡的人,在这个日子都尽量回到家乡,回到祖先安息的地方,重温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的坟茔添上几锨新土。
跟宗族亲人一道,缅怀祖宗先人。清明扫墓的意义不在于给死去的亲人烧多少纸钱,而是提醒活着的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生活。
千百年来,清明节一直是维系、寄托中华子嗣情感的纽带。对家族和祖先感恩与缅怀的情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也是值得发扬的,因为人只有对自己的家族和家庭负责,才会对社会负责,这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
连家庄的父老乡亲很重视清明节,“儿回乡、诉情长。”
本来按部就班进行着,早早地备好了酒菜、水饺,篮子、铁锨等等物件,只等人齐了一起去添土修坟。
这个时候,望岗来了。
望岗拖着瘸着腿往堂屋一坐,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修坟。
二是重修族谱。
三是修祠堂。
望岗在这里提出“建设性”三条建议,有机灵的小辈看苗头不妙,马上去外面把占堂喊进屋来。
还有更机灵的,马上去请望岗他爹,占信老支书。
屋里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是连家庄的镇庄之宝。
望岗在老人们面前大放厥词,老人们沉默良久,却也不能置之不理。
有人悠悠开口:“一会全村去坟地添土,大伙看情况商量一下,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修坟,但每年都会添土,平时也有人看顾,坟上没有别事还是不要动了,打扰祖宗清修。”
另一个老人开口:“这几年庄里人丁兴旺、平安无事,不要随便动坟,添添土,小修一下,不要漏雨就行,不要大动。”
“祠堂的话,有心则灵,勤打扫勤祭拜才是正事,不在于大小,有个老少爷们祭拜的地方就好,老祖宗不会怪罪的。”
“至于族谱,上次修族谱是3年前的事了吧,占堂啊,这几年添了不少新人,娶媳妇的,生孩子的,倒是可以把族谱拿出来添添人口了。”
得,提了三条建议,好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