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2章 情况不对(2/4)
干政。

    虽然汉和帝成功利用宦官势力,击败了窦太后和大将军窦宪,直接从两人手里收回了皇权。

    但之后的皇帝要么早逝,要么夭折,整个朝堂上都是宦官和外戚互相争斗,一片乌烟瘴气。

    也导致了后来的宦官和外戚之间的争斗越发激烈。

    随着皇位在数十年间不断频繁更替。

    世家大族这些年悄然的成长起来。

    世家、外戚、宦官三方彻底的占据朝堂,也就导致了举孝廉彻底变了味道。

    朝堂上也早已经没有了寒门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位置。

    举孝廉的权利也随之过渡到了这些世家、外戚和宦官手中。

    直到桓帝时期,朝中的清流士人看不惯宦官干政弄权。

    于是以太尉陈蕃、司空刘茂和大臣李膺为首的众臣联合外戚大将军窦武一同向桓帝进谏,要求革除宦官参政之权。

    起初桓帝还是听了清流的话,确实打压了不少为非作歹的宦官。

    但随着打压的人越来越多,宦官集团开始感到害怕。

    于是开始了反击。

    宦官势力便向桓帝进言,说这些读书人和朝中的清流结党意图颠覆朝堂,当然过程是怎样的他是不清楚的。

    而桓帝继位后能击败外戚梁家,靠的也是宦官集团。

    所以也就信了这些话。

    宦官集团依靠着皇权,向清流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迫害活动,并最终使大部分党人禁锢终身。

    这便是东汉时期着名的事件“第一次党锢之祸”。

    说白了就是朝中三方利益的冲突。

    世家和外戚看不惯宦官罢了。

    然后没两年桓帝病故,由汉灵帝继位。

    陈蕃、窦武等士人认为宦官这样干涉朝政也不是个办法。

    于是私下商议,打算趁某次日食的天象上书窦太后,要求革除宦官参政。

    但窦太后认为从汉元帝时就有宦官参政,是正常现象。

    虽然最后还是处死了管霸、苏康等几个宦官,但宦官集团内为首的曹节、王甫几人却没有任何处置。

    之后,窦武不死心,打算再次利用天象来清除曹节、王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