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吨可以卖好几万金了。
而且这还是参考了黄酒的价格,按现在散白的质量卖一斗一金都有人买。
只是买的多少而已。
而平时用的钱币,叫五铢钱。
五铢钱说的不是面值,“铢”是钱币的重量单位。
一铢等于065克,也就是说一枚标准的五铢钱重量是五铢,也就是325克。
而东汉时期,一金为二十两,一两是。
一两金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所以一金等于24铢x20两,就是480铢。
换算下来汉代一金应该和96枚五铢钱对等。
当然这是大汉朝廷制定的标准。
但这个标准从制定的那天起上下一直都在不断往上浮动,但幅度都不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比例就开始崩坏了。
之前到了桓帝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四百多钱换一金。
在汉灵帝刘宏继位后,因为缺钱享乐,所以大量的铸造发行五铢钱,这就导致五铢钱连续的贬值。
现在的一金已经到了可以换到五百多枚五铢钱了。
部分地区更是到了七百多钱换一金的情况。
也就是原本的物价在桓、灵两帝在位期间已经翻了近七倍多。
眼见钱都不值钱了,汉灵帝干脆停止了铸钱的事。
但却从光和元年(178年)开始,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
史称卖官鬻爵。
到现在的光和五年(182年),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演变到了连三公都可以卖的地步。
其实卖官鬻爵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了,但那是为了和匈奴开战积攒实力,卖的也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虚职而已。
哪像刘宏,三公大臣的位置只要给钱都随便卖。
但不得不说大汉真的很幸运,这种处于经济崩坏边缘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了董卓专权时期。
到后来董卓在虎牢关失利,退出洛阳来到长安。
来到长安后董卓贪图享乐,修筑郿坞搜集天下珍宝和美女肆意享受。
后来因为没钱了,更是派人融了先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