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得一个二流武将,送柄好枪也是应该的。
第三个是制衣坊,杨升拿出来两箱棉布,差不多有两万匹布,准备给士卒制作衣服和军旗等。
同时把之前太守府里面的所有皮货全部拿了出来,全部给士卒们制作皮靴。
毕竟吃饱穿暖才有战斗力,专业的裁缝虽然只有二十多人,但主要工作是负责裁剪。
但辅工就厉害了,王毓直接招来了近千的妇女。
这个时代的妇女每一个都是针线能手,算得上是半个裁缝了,缝缝补补和制作衣服什么的完全不在话下。
一天的成衣量也多达千余套。
在这里考虑到是军中使用,衣服从原来长袍被分开制成了上衣和裤子。
当然也顺带搞了一套四角的内裤。
毕竟长袍实在不适合在军中推广。
随着数量的增多,杨升又有了新的想法。
开始制作一些女人、孩子的衣服,同时还制作了一些被子和床铺。
一方面是这些被子也可以在军中使用。
第二,也是为将来来到广武的流民做好准备。
毕竟好多流民都是衣不蔽体,给他们发放衣物和被褥那是势在必行。
因为不用在大量制作皮甲,干脆把收到皮货送了进去大半,制作成皮靴、腰带、水袋。
不仅仅是军靴,连平民的靴子他也制作了不少。
这些也打算全部发放下去。
后来他干脆把之前已经制作的皮甲也送进去,按照马匹的尺寸重新拼接成具装马甲。
铁浮屠才是他的终极目标,皮甲也只是过渡一下。
第四个是木工坊,制造长枪的枪杆,弓弩、箭矢的箭杆、盾牌、战鼓、战车之类的。
虽然雁门地区不适合战车的使用,但上到战场上鼓和号角这些就需要战车运输了。
而且木工也是最少的人,师傅只有三十多人,辅工两百多。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木木材,木匠师傅一般都能活下去。
雁门地处边地,官府常年种植和收集专门制作长枪的白蜡杆。
还有专门用来制作箭矢箭杆的一种叫拓木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