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秋收已经接近尾声,他叫来了张杨和王必两人。
吩咐二人依照市价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
一来可以运到云中、定襄两地去作为来年百姓的种粮。
二来也可以避免这些粮食流出去,以后成了资敌的物资。
三来也能拉动一下雁门地区的经济。
这天。
天色刚刚亮起。
十几辆马车正在驶出了洛阳,准备往北而去。
而城门口此时有十数人正在相送。
看其打扮,几人都头戴进贤冠,穿的也都是丝绸的衣服。
而且每个人的腰间都系着玉带,佩着剑和精美的玉佩,几人的气度也十分不凡。
只听其中一人说道:“伯喈啊,你应该改改你的脾性了,我等好不容易趁着陛下大赦天下,将你唤回朝中。”
“谁知你又。”
“哎!”
“何至于此!”
而在几人对面,是一个胡子花白一看就是饱读诗书的老者。
只听老者反驳道:“老夫等人所修的七经,是老夫献给陛下和大汉士子们的礼物。
就凭他们几个阉宦也妄想染指?
老夫就是毁了也不会让他们得到!”
“哼!”
说完还冷哼了一声。
看着这个倔强的老头,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时杨赐站出来,说道:“伯喈啊!此去雁门山高路远,你要保重啊!
雁门太守杨升乃我杨家子弟,我有书信一封劳你代我转达!”
嗯?
蔡邕闻言,顿时就知道杨赐这是怕自己不好意思,所以才以带书信的名义让自己去见这个杨升。
他敢保证。
杨赐的信里面绝对交代了让杨升好好对待他们一家。
但蔡邕拱了拱手,还是接了过去。
并没有说谢。
而是说道:“伯献放心,邕必定带到!”
看着接下书信的蔡邕,杨赐等人都松了口气。
旁边另一个老者,此时对着十几个准备护送蔡邕一家的武士交代着什么。
只听老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