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眼看事情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
说了快两个小时的话了,他不由的有些口干舌燥。
大手一挥道:“来人!给众人上茶!”
很快外面的侍女提着暖壶走了进来,给每人倒了一杯茶。
荀攸几人看着面前玻璃杯里面在缓缓舒展开的绿叶,十分新奇。
随着侍女退去,他抬起杯子吹了吹,也不等水冷就先嘬了一口。
其他人虽然也有些口干舌燥,但还远没有到他那种程度。
随着茶水入喉,他缓了一下。
于是便说道:“接下来各地归附以后就是和并州一样,普及教育!
我准备让文举先生(孔融)负责幽州,孔明先生(胡昭)负责冀州,子叔先生(邯郸淳)负责洛阳和南阳两地。”
这?
荀攸几人虽然了解过普及教育,但很明显里面肯定有他们不理解的地方。
所以几人也不好的发表意见。
但在几人想来,这必然又是一项投入十分浩大的工程。
王毓起身道:“将军!根据并州现在有近四十万学子和一万四千多教习的情况来看。
幽州几地的第一批适龄学者,预计将达到一百四十万到一百八十万,甚至还多。
而我并州现在仅有教习不过六千余人,这”
嘶!
荀攸他们听见这话顿时倒吸了口凉气。
果然!
他们没有盲目发表意见是对的。
杨升在普及教育这块真是下了血本了。
他们当时在颍川等地也只是听说有这么一件事。
而且还拜读过钟繇发来的杨升大作,《师说》和《千字文》。
甚至他们还看过汉语拼音和简体字。
这些都让他们当时惊为天人。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杨升普及教育已经不声不响的发展到这种规模了。
几年下来居然培养了,不!
应该说还在培养的学子就有四十多万人。
“是啊!全面教育是好,但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人”
“如果不行我们可以先放弃乡、县一级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