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春这才后知后觉,当地的确没有吃兔肉的习惯。
用后世网上的观点来说,若是一样食物没有在国内流行开来的唯一原因,就是不好吃。
甚至,贵都是其次。
若是好吃的,就凭国人对吃食的热衷,早晚会想办法提高生产量,把价格打下来。
那么本地人没有吃兔肉的习惯,唯一的原因,就是兔肉不好吃了。
可明明,兔子肉很好吃啊。
冷吃兔,麻辣兔头,椒麻兔,烤兔肉,哪样不是鲜香味美?
调料!
宋立春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症结所在。
她之所以觉得后世的兔肉好吃,是使用了大量重口味的辣椒等调料,去压制兔肉本身带的腥臊味。
如今这个交通极其落后的时代,调味料价格非常昂贵,倒是最重要的一味调料——辣椒,是可以实现本土种植的。
恰好,她记得沈家这几年都有种辣椒。
沈齐见她在书房上蹿下跳,“找什么?”
“农田营收的账本——找到了!”
宋立春之前看账本,多是对银楼玉器铺、布庄或者砖窑厂等生意类型的上心比较多,对庄稼田产等她以为收益微薄的就没太在意。
今天把农田的账本都翻出来,才发现沈家一百多亩地的家业中,是有两块地拿来种辣椒的。
其中一小块儿,就是沈齐前几天才说过的二亩菠菜地,这块地是夏播辣椒-冬前种菠菜一年两熟制的轮作模式。
还有一大块约五亩地,则是春播辣椒-秋播冬小麦-夏播玉米,属于两年三熟制的轮作模式。
合算下来,沈家每年算是种了七亩地的辣椒。
“这辣椒产量真低啊。”
沈齐不会种地,向来也不管家里的账本,是从退了学后自知以后要接手家业才不得不关注这些,其实他对家里多少地种了什么东西收成如何,都是不上心的。
不过,看宋立春苦恼的样子,他倒是有了些许兴趣。
他拿过账本翻看。
“从这账上看,丰年时亩产鲜辣椒可达一百五十斤,普通年景则为八十斤到一百斤左右。”
“一斤鲜辣椒,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