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年2月14日,乌萨斯北部某行省内,10:12
整合运动的队伍正式出发之后,已经过了一天了。
他们依然先向东走一段路,然后在乌萨斯更为地广人稀的东部地带南下。
乌萨斯接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聚集在西部,甚至圣骏堡的辖区人口占比就超过了百分之十五。整合运动不会傻到跑去首都周围送死。
与卡西米尔接壤的南部领地上,虽然人口不少,但是那里驻扎的士兵比首都周边还多,犯不着去军事重镇碰运气。
与莱塔尼亚接壤的中部土地,地势复杂,几乎没有大型城市,说不定镇守边境的驻军比居民还多。
而自西向东穿越乌萨斯后,就来到了开发历史短暂的东部,东部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军队都懒得在这里捞油水。
东部最大的城市,就是切尔诺伯格。这座城市在鲍里斯侯爵的治下逐渐兴旺起来,不仅有着丰富的工业设施,也是乌萨斯东部重要的门户。
当今皇帝费奥多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乌萨斯很希望把切尔诺伯格打造成乌萨斯的另一个核心,用它来辐射带动整个东部。
可是军队对此并不感冒,尤其是周围的第三集团军。在“大叛乱”之后就遭遇冷落的第三集团军,没有资格染指这颗冉冉升起的东方新星。
相反,切尔诺伯格还在整合与吸收集团军属地内的资源与人口。
不结出果实、反而在旺盛地吸收营养的一棵大树,无疑成为了第三集团军的眼中钉,他们只希望在合适的时机用它卖出个好价钱。
为了反制切尔诺伯格的发展,第三集团军甚至将驻军和重点发展的区域都搬离了它的周围。当然,一开始是鲍里斯侯爵坚决拒绝了集团军驻军的提议。
切尔诺伯格尽管被乌萨斯的国土环伺着,却与孤城无异。
塔露拉正在一辆房车内,和她的两位同龄人介绍切尔诺伯格这座城市:
“切尔诺伯格的发展历程很奇怪。正常来说,一座移动城市肯定离不开军队掌控下的矿场和精炼厂,但是切尔诺伯格很早就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大叛乱前、切尔诺伯格就脱离了第四集团军的控制,那时候第四集团军还没被发配到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