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是莽子了解七爷。
以目前情形来看,范希文将煤球定为一斤一个,售价六文。
两斤石炭可做五个,每个煤球成本二文不到。
以每两人一日做五百个计,均摊每个煤球的成本不到三文。
若是以后熟悉了,四个人配合,或许一日可造二千五百个,利润更高。
而每个炭炉成本为三百到四百文,售价为七百文,除去运送、损耗等,也能保证小赚。
“范兄,预计一日能挣多少?”
范希文心中不断盘算,没有纸笔,只在地上写写画画一阵,终究还是没能算出个数目。
“赵弟,如果一家一日消耗几个煤球,就保证挨过冬日,他们愿不愿意?”
赵构不知道民生疾苦,只能摇头。
一旁的高胡却是门儿清。
“自然愿意!以往冬日,用木炭太贵,用石炭也不便宜,关键不经烧。
有了这个小炉子和煤球,百姓们基本不用担忧冬日受冻,况且也就那个把月最冷,又能多花几个钱。”
言下之意,煤球和小炭炉必然大卖。
范希文嘿嘿笑道:
“那就好计算了,一户人家一日用煤球五个,合计三十文,我们赚十五文,一月赚四百五十文,汴京多少户?”
这个赵构熟悉,张嘴便报。
“逾二十五万户,一户四百五十文,那就是就是”
数字太大,计算卡壳了。
范希文叹气一声,口算能力太差了。
“一亿一千二百五十文,合十一万二千五百贯。全国有多少户?”
赵构沉思后再答。
“大观四年有计数,逾二千万户。”
“那就是九十亿文,合九百万贯。”
这个数字将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九百万贯,一个汴京城一月的营收!
大宋全年税收才不过数千万贯,合所有收益加一起折价来算估计也不会超一亿之数。
一个六文钱的小煤球,居然能挣这么多!
朝廷一年收益的十分之一。
“我的娘嘞~要是开了连锁店,岂不是数年时间就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