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1/2)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赏析

    起笔不凡,以问开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举起酒杯,向青天发问,明月何时就已存在?这一问题破空而来,显示出李白诗歌一贯的浪漫与大气,瞬间引发读者对宇宙奥秘的思索。

    描绘月景,奇幻优美:“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将明月比作飞镜,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皎洁明亮,穿过云雾,洒下清辉的景象。“但见”“宁知”两句,从夜晚月亮从海上升起,写到清晨月亮在云间隐没,体现出诗人对月亮运行规律的好奇与探寻。

    神话入诗,增添韵味:“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引用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神话色彩,同时引发人们对月宫世界的遐想,也流露出对嫦娥孤独的同情。

    哲理思考,感慨深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几句诗将时间维度纳入对月的思考,今人与古人虽如流水般更迭不息,但看到的却是同一轮明月。诗人在此表达出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感慨,充满了对生命的哲思。

    回归现实,寄愿于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面对永恒的明月和短暂的人生,诗人认为在欢歌饮酒时,月光能长照酒杯,便是一种慰藉。这一结尾既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有一种及时行乐的旷达,与前文的哲理思考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深沉。

    整首诗意境奇妙,将对明月的赞美、神话传说、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浪漫飘逸、意境开阔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应友人贾淳之请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