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1/2)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白发的长度夸张到“三千丈”,以有形的白发来形容无形的愁绪,生动形象地把诗人内心深处无尽的忧愁具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极言愁之深、之重。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满头白发如秋霜般,故作不知地发问,进一步强化了对白发的惊讶与感慨,通过这种明知故问的方式,加深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深沉喟叹。

    艺术特色

    - 夸张与想象:整首诗以“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想象开篇,突破了现实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奇幻而又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 借景抒情与设问:诗人借“明镜”“秋霜”等意象,将抽象的愁绪与具体的白发相结合,借景抒情。最后以设问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含蓄。

    整体评价

    《秋浦歌·其十五》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在特定人生阶段的内心世界。诗歌以白发为切入点,通过对愁绪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抒发人生感慨的千古名句。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李白一生渴望“奋其志能,愿为辅弼”,实现“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但天宝三载(744年)他因宫廷内部斗争和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此后李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漂泊生活,到写这首诗时他已五十多岁,人已衰老但壮志未酬,揽镜自照,内心充满痛苦。

    - 时代环境:唐玄宗天宝末年,唐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李白虽处于漂泊游历状态,但心系国事,对国家的局势深感忧虑,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内心的忧愁和愤懑不断加深。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强化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