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三十六》李白(2/2)
  - 游历经历:李白在唐玄宗十二年(724年)离开四川开始漫游,曾游历多地,但在仕途上却一无所获。

    - 心理状态:这首诗是他这一时期失意但故作旷达的心理写照。他借卞和献玉的故事,以卞和自比,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赏识、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白处于仕途不顺的人生阶段,其游历多地却未获重用,使得诗中借“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表达出如卞和献玉却被怀疑般的委屈与愤懑,是他自身才华不被赏识的情感宣泄。

    对现实的批判

    当时的社会可能存在着埋没人才等不合理现象,这一背景让李白在诗中通过“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批判了现实中贤才遭弃的不合理状况,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坚持理想的执着

    尽管遭遇挫折,但李白受自身理想抱负的驱动,在诗中展现出如卞和般的执着,“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我嗔”体现出他坚信自己的精诚能感动天地,表达出不放弃理想追求、坚信才华终会被认可的情感。

    故作旷达的无奈

    现实的失意让李白在诗中流露出故作旷达的情绪,“玉石若混淆,那用正坚贞”看似有一种超脱和豁达,实则是他在无法改变现实、不被理解重用的无奈之下,故作的一种自我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