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十》李白(2/2)
京,供奉翰林,本欲大展宏图,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然而,唐玄宗只让他做文学侍臣,为宫廷宴乐赋诗助兴,其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同时,李白性格豪放,得罪了高力士等权贵,遭到他们的谗言诋毁,最终于天宝三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李白怀着悲凉、怨愤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写下此诗。他以凤凰自比,通过描绘凤凰不与群鸡争食,独宿寒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孤高不群、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以及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孤独感与高傲品格的体现

    李白在长安遭权贵排挤,理想破灭,这种经历让他深感孤独。诗中以“凤凰”自比,“凤凰”不与“群鸡”同食,独宿于寒天,体现出李白的孤独以及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品格,是其在现实中孤立无援却又坚守自我的情感反映。

    怀才不遇的悲愤抒发

    李白本有报国之志,却在宫廷中无法施展才华。诗中“耻栖恶木枝,不啄腐鼠肉”,借凤凰的高洁行为,表达出他对那些追逐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人的不屑,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是其在遭遇仕途挫折后的情感宣泄。

    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尽管现实残酷,但李白心中仍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通过对比凤凰与群鸡,表达出他对高洁、自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向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其在长安受挫经历的一种精神反抗,是他在现实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