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六十七》李白(1/3)
    《古风·其六十七》李白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

    赏析

    运用典故,引入主题

    -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诗人开篇连用两个典故。“燕臣恸哭”指战国时燕国臣子邹衍尽忠却被燕王囚禁,他仰天痛哭,时值五月,竟天降秋霜;“庶女号天”说的是齐国一寡妇受冤,仰天呼号,结果狂风震撼齐国宫殿。这两个典故都讲述了无辜之人遭受冤屈,以赤诚之心感动天地的故事。李白借这些典故,为诗歌奠定了一种冤屈悲愤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强调精诚感动天地

    -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这两句是对前文典故的总结,指出只要人怀着精诚之心,连天地造化都会为之悲伤。诗人强调了这种至真至诚的情感力量,暗示即便身处困境,真诚也能引发外界的强烈反应,同时也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认为自己同样怀有赤诚之心,却遭受不公正待遇。

    抒发自身冤屈之情

    -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诗人笔锋一转,由典故过渡到自身,发出“我究竟有何罪过,却被远远地驱逐出金殿旁”的悲愤质问。“竟何辜”突出诗人对自己遭受排挤、远离朝廷的不解与委屈,“远身金殿旁”表明他被迫离开政治中心,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与痛苦,直接抒发了内心深处的冤屈和愤懑之情,表达了对自身不公正遭遇的强烈不满。

    整首诗通过巧妙运用典故,先营造出冤屈悲愤的氛围,再过渡到自身,深刻地表达了李白因遭受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冤屈和愤懑,体现了他对自身才华未得施展、被朝廷疏远的不满,展现了李白诗歌直抒胸臆、情感激昂的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长安时期的政治遭遇

    初入长安的期待与憧憬: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怀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与满腔热忱奔赴长安。他满心以为能得到皇帝重用,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如诗中燕臣、庶女般,一